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有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具有美好生活、美丽宜居、智慧互联、绿色低碳、创新创业、和睦共治六 方面独特内涵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注:包括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九大场景。
标志标识
应建立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统一的文字标识和图形标识。
应设置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区域方位标识、导向标识,入口处应标明区域功能划分。
分散式室内公共文化空间应设立醒目的功能标识,并实行多个主题(如公共阅读、培训讲座、社区议事等)统一标识。
应设立无障碍设施专用标识。
设施设备
应配备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所需的数智化设施设备,如数据驾驶舱、电子阅读墙、数字展厅、VR体验馆等。
应配备影音放送、舞台表演、节目排练、戏曲欣赏、讲座培训等文化活动开展所必需的设施设备。
应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宽带接入能力不小于100兆。
环境要求
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平面布局应达到功能组织合理,动、静分区,空间构成紧凑,结合自然环境,日照通风良好,有效组织建筑与场地的室内外空间,节约(集约)用地。
内部文化服务空间功能应相对独立,保证通行便利、出入口通畅。老年、少儿、残疾人活动区域应尽量放在首层或便于安全疏散的位置。
空间功能设计
公共阅读
应建设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公共阅读空间并配备自助借还设施,设有不低于30个阅览座席,藏书总量不少于15000册,并实现与区、县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宜建设未来社区“无人值守”图书馆,具备24小时开放条件。
应加强数字阅读方式的建设,配备数字化阅读、数字化视听设备和资源。
可挖掘建筑架空层、风雨连廊、庭院、屋顶花园等室内外零散空间资源灵活建设公共阅读空间。
宜整合商业酒店大堂吧、茶吧、城市书吧、健康生活馆等社会运营场所空间资源进行公共阅读空间建设。
培训讲座
应建设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公共教育空间,设有不低于50个座位,可依据居民分布特点、文化需求等因素,设置分散式公共教育空间。
可整合未来社区党群服务、社会教育、基层治理等功能进行综合空间建设,并依托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培训教室等室内外空间拓展公共教育功能。
应加强数字公共教育功能建设,可依托社区幸福学堂联合开展线上线下文艺辅导、培训讲座等公共教育活动。
宜整合私营公共空间,挖掘商业酒店会议室、创客空间、城市书吧等空间资源进行建设。
文化展陈
应配置不小于400平方米的文化展陈空间,可整合室内外立面空间、风雨连廊、公共交通站点等融合建设。
应设计体现未来社区文化特色的雕塑、建筑物墙饰等景观小品,建设有辨识度的未来社区文化展陈地景,可以邻里公约、社区博物馆、文化体验点、文化长廊、社区微景观等形式展示。
宜融合智慧服务建设,以人脸识别、物联网、语音交互、视觉传导等新技术拓展未来社区文化展陈功能,可建设数字化展厅(含非遗、文物、遗址遗存等)。
应基于城市历史脉络、社区文化肌理、居民结构及文化需求等特征,体现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文化基因展示内容。
可挖掘本地历史名人、非遗技艺、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等内容,整合餐饮店、茶艺吧、非遗工作室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展陈空间建设。
社团活动
应建设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室内外社团活动功能空间,包括艺术团、合唱团、民乐团、书画社、摄影社、文学社等不同类型社团活动所需空间,并配备社团活动所需的基本硬件配套、音响设备等。
宜依据群体属性,建设适宜老年人、中青年、青少年及儿童等特征属性的社团活动功能空间,可设置小剧场、乐队排练室、舞蹈排练室、合唱排练室及录音室、书画室等功能分区,并体现动静不同活动形态需求,主次宜明确。
宜建设满足未来社区社团活动所需的智慧化服务功能,包括数字培训讲座、数字展览展示、数字演出活动等。
应注重社团活动功能建设的局部延伸和调剂使用,挖掘室内外可用空间进行灵活分散设置,室外社团活动功能设计可依托中心广场、文化长廊等共同建设。
运动健身
应建设满足社区成员或来访者进行运动健身活动所需的室内外运动健身空间,包括场地、设施及配套服务等的综合空间。
运动健身空间建设应具备如下基础功能模块设置,具体包括:
能开展日常运动健身活动;
能开展专业化运动健身活动;
能举办社区运动健身赛事;
能进行居民健康大数据监测、分析;
能满足其他运动健身活动需求。
宜规划相对独立的专业运动健身空间,如游泳馆、篮球场、健身房、体操房等,也可利用零散的室内外空间进行灵活建设,如运动场、儿童游乐场、中心广场等。
文化交流
应建有满足社区成员、来访者、游客等开展互动交流所需的场地、设施设备及服务内容等构成的文化交流功能空间。
可建设以中心公园、口袋公园、屋顶花园、庭院游园、空中花园等多元化社区公园为主体的文化交流空间,并融合文化体验点、非遗工作坊、旅游访问点等拓展未来社区互动交流功能。
应建设数字阅读分享、沙龙、交友、心理调适服务等智慧化文化交流空间。
文化交流空间建设应具备如下基础功能模块设置:
能开展业务洽谈、信息沟通、商务交流等商务沟通活动;
能开展特定主题的议事、研习活动;
能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党群互动活动;
能进行文艺娱乐或各类技艺交流学习;
能开展跨语言交流、跨文化沟通交流。
可设置专业性文化交流空间,并配备与之适应的专业化设施设备;一般性文化交流空间建设可采取与其他类型空间共享共建的方式。
特色主题空间
应根据未来社区居民构成情况和群体特征建设能提供个性化文化艺术展览、电化课堂、教育讲座,文化辅导、小剧场演出等特色主题功能空间。
应结合商圈内商家类型、经营业态等,设置订制式的主题文化空间。
应构建以文化客厅为核心,向下串联至各村(社区)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家园),能开展具备当地特色文化旅游活动的主题服务空间体系。